要想不择校 办好每所校

发布时间:2009-11-23 期号:

安京京


  新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要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破解择校难题。其实,“择校”早已不是一个新鲜话题。十几年来,教育部门虽在不断努力,但仍很难行之有效地遏制择校之风。笔者认为,要想家长和考生不择校,就要办好每一所学校,尽快改变学校间师资水平、办学条件的差异,使每所学校都拥有优质的教育资源。
  家长和考生为什么择校?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希望能享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近年来,北京市通过实行教师轮岗、名校办分校等一系列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择校压力。但只要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现象存在,择校风就不能从根本上刹住。
  想要消除学校间的差别绝非一日之功,当务之急是要在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和教师待遇上,特别注重扶持薄弱校、农村校,努力缩小义务教育学校之间的差距。如果能把每一所学校都办成像人大附中或四中那样,择校还有什么必要?
  想刹住择校风重点要让教师资源配置均衡。“择校”在很大程度上是“择师”。目前,各中学里特级、高级教师的配置比例差距还很大。教育部门应给足政策,确保名校长、名教师能有效地跨校流动,切实提高薄弱校的师资水平,让好老师“进得来”,同时缩小校际间教师工资的差距,提高教育薄弱地区和边远地区教师待遇,对优秀人才向这些地区流动给予重奖,让好老师“留得住”。
  想刹住择校风要坚持招生原则的落实和招生方式的改革。为缓解“择校”压力,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强调,要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就近入学”的招生原则。如果学校明着讲派位,暗里看成绩、要证书,甚至还加设入学测试,想不让家长择校只能成为空谈。目前,北京市教委鼓励将优质高中的部分招生指标按一定比例分配给初中学校,此举也能淡化一些学校间的生源竞争。
  尽管政府和教育部门一直在努力,但解决“择校”问题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正如袁部长在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经验交流会上所说的那样,“努力实现2012年义务教育区域内初步均衡、2020年区域内基本均衡的新目标。‘普九’成功完成了‘有学上’,是中国教育的一个里程碑;如果能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让学生‘上好学’,将是中国教育的又一个里程碑!”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