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1985年10月参加自学考试的老考生,也是北京考试报的老读者。现在的《北京考试报》最早叫做《北京自学考试报》,21世纪初曾改为对开大报,叫《现代教育报·考试招生专刊》,邮发代号1—104没有变,始终没有变的还有对所有考生那份真挚的情谊。
刚开始自学,我走了不少弯路,选专业拿不定主意,第一门考“大学语文“就放了“哑炮”。因6分之差没有及格,我就像被一盆冷水从头浇到脚。自学考试怎么这么难呀?我灰心了。那时已经是一个4岁孩子母亲的我,一度想给自己找个理由放弃学习和考试。
两年后,一位学伴让我认识了这份报纸,那上面优秀自考生的事迹激励着我,比起那些残疾朋友,我的条件要好多了。我明白了,自学贵在有顽强的意志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我开始参加了夜校的补习,同时开始订报,并且把报上老师的系列辅导、试卷讲评都剪下来分类保存,这对我以后的各科学习有很大帮助。
1991年我拿到了中国人民大学档案管理专业的毕业证书,《北京自学考试报》上刊登了我的文章《历史科课程学习方法浅谈》,文中谈了我的亲身体会:考前半个月可以通过《北京自学考试报》找以前的考题,熟悉题型后,可以放开笔记、书本和卡片,动手答答题,看看实际掌握的程度。考自己的方法有很大的随意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特点,不一定强求一致。不过,有一句话使我受益匪浅,“只许你不考,不许我不会”。简单一句话,说明了对知识的掌握要全面深入,对自己的要求要用最高标准,对学问的探讨要精益求精。
退休以后,我有更多空余时间了。因为兴趣所在,我开始自学第二专业——汉语言文学,我决定专本科一起考,圆自己一个大学梦,当年就考过了“现代汉语”课程。
2005年考“语言学概论”的时候,我翻出留存的剪报,发现少了一份很重要的材料《语言学概论学习建议》,我知道这是教材编写组老师的文章,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幸好我还记得文章刊登的报纸日期,就抱着试试看的想法给北京考试报“鸿雁”栏目编辑写了一封信。几天后,一份复印的报纸文章寄到了我手里。我激动得眼泪快要掉下来了,一口气把文章抄了下来,并下决心考好这门课,回报报社编辑的关心。
2005年9月14日的北京考试报“考生自己的故事”专栏刊登了我的《今生缘定自考》,那是我向报社老朋友们坦露的心声,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坚持学下去的决心:“奔六”的我让自己没有退路,有北京考试报的陪伴,我会勇往直前。
2009年10月,我考完了第17门,也是本科的最后一门“外国文学史”。在准备论文期间,我又翻出了关于“文学概论”内容的剪报。我是专科毕业生,换专业加考没有这门课,但我觉得这门课程很重要,虽然不用学它也能毕业,但我还是决定要补上这门课,因为我要做一个完全合格的毕业生。
在这里,我要由衷说一句,不曾谋面的老朋友——报社的老师们,你们辛苦了,谢谢!(徐 红)
来稿请以电子邮件发至zongbianshi@bjeea.cn,注明“我与北京考试报”征文,篇幅千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