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教育考试院副院长 徐宝力
人类考试诞生于中国,我们的先人在数千年的社会实践中创造了考试,发明了科举考试制度,培育出以科举文化为标志的考试文化。中国的考试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虽然经历了不同的发展境遇,但是始终没有断裂,伴随中华主文化的承传、发展和创造,以其自身的运动规律绵延发展,传播更新。历朝历代的考试文化都继承和借鉴了前一时期考试文化的先进成果,并通过变革、调整和充实形成了自己的常规。虽然各个历史时期考试文化发展不均衡,考试观念、考试制度和考试内容、形式等不尽相同,但通过考试都起到了甄别、选拔人才的作用,直接服务于各个历史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为社会变革增添了生机和活力。
当今,考试作为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以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机制,在我国的影响无所不在。考试被广泛地应用在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职业技能鉴定、执业资格认证、专业技术资格评定、人员招聘录用以及外语水平、计算机等级的认定等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培养选拔人才、提高公民素质、控制社会流动、调节社会分工、配置社会人力资源、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和谐日益发挥重要作用。在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进程中,我国考试事业正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新景象。
教育考试是国家考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教育考试的类型虽然繁多,但追根溯源,均源于古代中国的科举选官考试。20世纪开端科举制的废止,使考试的重心由考“官”转向考“学”,改变了教育发展的导向,促进了教育制度和考试文化的划时代变革,奠定了现代中国教育考试文化的根基。考察废科举百年以来中国教育考试制度的演化轨迹,回顾新中国成立60年来教育考试改革发展的历程,其间的演变更新及经验教训值得我们认真汲取和深入研究。首届“国家教育考试文化论坛”无疑将为我国招生考试界创设一个交流研讨的平台,必将有助于促进考试文化研究工作的深化,进一步推动国家教育考试制度改革和事业发展。
作为一所地方教育考试机构,北京教育考试院成立13年来,经历了“创业发展”和“创新发展”两个阶段,始终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考试院”和“怎样建设考试院”这两个核心问题,坚持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坚持教育考试文化研究与考试院自身文化建设相结合,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厘清办院思路,探索构建考试院管理的文化模式,推动建设专业化、多功能、服务型教育考试机构,努力为首都教育考试文化建设和考试事业改革发展服务。
一、深化教育考试文化建设的认识
认识考试文化,有必要对“文化”做粗略考察。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中西方“文化”一词的来源不同,“文化”在古代中国为所施的文治与教化的总称,南齐王融《曲水诗序》:“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远。”“文化”在西方原义是指农耕及对植物的培育,15世纪以后逐渐引申,把对人的品德和能力的培养也称之为文化。近代以来,中西方对文化的理解殊途同归。文化“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但是,文化一词至今尚无统一的定义。自从英国人类学家E.B.泰勒于1871年出版的《原始文化》一书中首次给文化明确下定义以来,众多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从不同视角先后都下过定义,至20世纪50年代,关于文化的定义有164种之多。通过对百种文化定义的考评,美国文化人类学家A·L·克罗伯和K·科拉克洪于1952年对文化下了一个综合定义:“文化存在于各种内隐的和外显的模式之中,借助符号的运用得以学习与传播,并构成人类群体的特殊成就,这些成就包括他们制造物品的各种具体式样,文化的基本要素是传统思想观念和价值,其中尤以价值观最为重要。”这一定义揭示出文化是人类共同创造形成的产物,解析了文化的存在方式、传播途径和构成要素。历史和现实表明,文化促进了人体生物进化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文化本身也已成为人类发展环境中的一种力量。
考试的产生及其制度化是古代政治和文化教育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按上述文化定义来考察考试,可以看到,考试作为人类测度、甄别身心素质与智能个别差异的人本社会活动,具有显明的文化品格,属于文化范畴。“考试作为一种文化,既是一种历史现象,又是一种现实存在;既表现为一种长期积淀而成的静态模式,又表现为一种持续伸延的动态模式。”而且,考试文化具有特定内容和形式,在人类文化体系中,“它始终是人类社会主文化的亚文化。”根据辩证唯物论的观点,考试文化的变革和存在模式,受制于社会主文化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存在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同时,考试文化又作用于社会主文化,对社会文化的传承、传播、整合、变迁与再创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与文化的表现形态类同,考试文化具有考试精神文化和考试物质文化两种形态,其内部结构由考试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和物态文化三个层次构成。考试文化的内核是考试观念文化,包括人们所倡导的公正公开的考试原则、平等竞争的考试价值观以及考试心理、考试道德等;考试文化的中层是考试制度文化。主要包括考试政策、法规、程序、规则、组织体系等;考试文化的外层是考试物态文化,主要是考试设施、设备,考试工具、用品,还包括物化了的考试劳动成果,比如考试试卷、考试资料、考试文件、考试证件等。前两者归为考试精神文化形态,后者属于考试物质文化形态的范畴。
一般来说,教育考试活动与普遍意义上的考试活动的本质属性并无区别,教育考试是和“普遍的考试”联结的,“普遍的考试”即存在于教育考试之中。所以,本文在论述中对“考试文化”和“教育考试文化”不作严格区分。
以上对考试文化的概述,有助于我们分析教育考试文化的价值取向,认识教育考试文化建设的意义。
(一)教育考试文化的价
值取向
目前,我国的成文法规涉及的考试主要包括教育考试和劳动人事考试。教育考试广义指用于社会教育的考试,包括各级各类学校考试以及各级教育考试机构和其他教育机构组织的多层次、多系列、多功能的考试;狭义指国家教育考试。《教育法》第20条规定,“国家实行国家教育考试制度。国家教育考试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确定种类,并由国家批准的实施教育考试的机构承办。”《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18号)所称的国家教育考试是指“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确定实施,由经批准的教育考试机构承办,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举行的教育考试。”本文所说的教育考试,主要是指后者而言。
我国传统考试文化源远流长,萌芽于原始社会末期的考试观念文化,草创于西周时期的考试制度文化,经历了跨越“六朝”(起于汉,创于隋,立于唐,完于宋,兴于明、清,废于清末。)、绵延1300年的科举考试文化的兴衰之旅,都深深打上了封建主体价值观念的烙印,形成了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精髓的价值取向,成为一种优良的考试文化。
源于传统考试文化的当代教育考试文化,在追随社会价值观变革的过程中,既要吸取传统考试文化的精华,又要吸收当代教育考试实践中创造的文化成果;既要遵从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核心价值原则,又要体现和强化当代社会主体价值观,不断赋予自身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进入新时期,我们要将教育考试自身发展与当代社会主体价值观的科学指导有机统一起来,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考试和教育考试文化建设全过程,以创造新的考试文明,确立新的教育考试价值取向。
概括起来,当代中国教育考试文化要自觉强化以下四个方面的基本价值取向。
首先,要体现国家意志。教育是民族振兴和国家发展的基石,“教育兴国、教育立国、教育强国都是国家意志。”《教育法》明文规定,国家实行国家教育考试制度。因此,教育考试“无论属于政府行为还是其他性质的社会行为,都不能偏离国家意志的指向,也不能背离治国行政的客观要求。”显然,作为意识形态的国家意志,对教育考试的价值取向具有主导作用。当代中国正在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也是国家意志的集中体现。因此,在建构当代教育考试文化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教育考试文化的价值取向。
其次,要维护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我们讲教育公平,主要指的是人人都有上学的机会。当前,在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短缺的现实情况下,教育考试是保障公平竟争、择优入学以及合理分配教育资源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为此,教育考试必须始终信守科学客观、公开公正、平等竞争的考试原则和考试价值观,以教育考试的公平公正,维护教育公平,进而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
再次,要立足育人为本。教育的根本任务应该是培养人才,教育考试也必须以育人为宗旨。党的十七大强调,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既为教育的改革发展提出了目标和要求,也为教育考试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考试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认识和把握素质教育与教育考试的关系,坚持以素质教育引导和推动教育考试文化建设。教育考试要牢固确立育人为本、以考促育、考育并重的价值取向,积极为体现和强化素质教育的目标服务,建构人性化的教育考试文化,逐步建立起立足人的需要、推动人的发展、促进人的完善的教育考试与评价服务体系。
最后,要倡导改革创新。改革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当今时代精神的核心。教育考试要发展,根本靠改革创新。我国传统考试文化产生于农耕时代,不可避免地带有保守的文化基因,已不适应现代教育考试实践的发展。在科学技术现代化和教育思想观念发生巨大变化的背景下,迫切要求我们确立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教育考试价值取向,总结教育考试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社会考试文明的有益成果,树立先进的教育考试理念,冲破传统考试观念和体制的束缚,深化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改革,在考试内容、考试方法、考试技术、评价方式和考试管理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建构体现时代精神的教育考试文化。
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迈入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的发展使国家教育考试的规模逐年扩大,教育考试改革越来越深入。教育考试改革呼唤教育考试文化建设。有理由相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确立具有时代特色的教育考试文化的价值取向,必将有力地推动当代教育考试文化的重新崛起和再度繁荣。
(二)教育考试文化建设
的意义
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个重要方面。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相辅相成,共同支撑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实现,协力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教育考试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国传统考试文化历史悠久、积淀厚重,内涵丰富、根基深厚,为中华考试文化的复兴和当代教育考试文化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传统考试文化存在着一些先天不足:其一,产生于数千年农业文明土壤中的传统考试文化不可避免地带有小农意识,缺乏革新进取精神;其二,很长时期以来“中国载籍言及考试者,几乎无书无之”,但却没有建立起全面系统的考试理论;其三,考试内容陈腐及考试形式僵化。这些传统考试文化的遗传因子会对教育考试文化建设带来不利影响。此外,屡禁不止的考场舞弊等考试道德缺失现象,多年来对教育考试文化建设的忽视以及已经显露出的薄弱、粗浅和局限性等问题,即使我们认识到教育考试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也使我们感受到教育考试文化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面对科学技术现代化和教育思想观念发生巨大变化的新形势,承载着社会的需求和考生的诉求,我国教育考试文化建设亟待强化、升华和创新。加强先进教育考试文化建设,不论是对考生、学校、教育考试机构还是对社会,不论是对当前教育考试的管理与改革还是对未来教育考试的创新与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加强教育考试文化建设,有利于切实做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考试文化建设的全过程,确立“育人为本”的考试价值观,形成先进的教育考试文化。这是实现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目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教育考试系统实践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力举措。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