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殿军
市教委近日发布消息,今年起,本市高校将建立专业预测预警机制,按照就业规律及时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优化专业设置。
作为一名教育记者,笔者不禁要为这一举措叫好。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人才,而人才最终要接受社会检验,因此专业设置要同社会需求一致,这也就不言而喻了。一些高校的专业设置多年不变,或者只见增加,未见减少。这都是与就业市场的需求有距离的。就业欠佳专业减、停招,是符合市场规律的。
这又让我们想到目前遭遇困难的大学生就业现状。其实,就高学历人才占人口比例来说,我国与美国等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我国的大学毕业生远未“过剩”。大学生之所以感觉就业难,不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是重要原因之一。也就是说,大学在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设置方面还应更主动地适应市场需求。这点上,很多公办大学不妨向民办大学学习。一些民办大学在专业设置上比较灵活,例如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开设城市轨道交通这样的急需专业,也可以停招一些就业不好的专业。
从大学的角度来说,减招、停招一些“人才需求过少、就业率连续偏低”的专业,也有益于大学腾出教学资源,着力建设特色专业、优势专业、就业前景好的专业。不是所有的大学都适合建成“综合性大学”,因此,大学在开设专业时不必面面俱到,而要考虑自身的特色和优势。跟风开设专业尤其要不得。当年电子商务专业一度炒得火热,但一遇到“互联网寒冬”,就业形势立即急转直下。
那些被减招、停招专业的在校生也不必担心。首先,学校会根据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根据培养计划安排教学、毕业事宜。其次,专业减招、停招后,竞争对手变少了,对其就业形势来说也是利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