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一个月这样来复习

发布时间:2024-05-23 期号: 1775期

考前一个月这样来复习

  历 史 

扎实基础  把握重点

北京市第十二中学

历史教研组长 田子刚

在备考的最后阶段,只要复习得法,成绩依然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如何才能增强复习的有效性,本文给出以下建议。

  一、回归课本,查漏补缺

关注和课本内容的衔接是高考的典型特点之一,每年高考题均会出现利用课本材料加以改编的题目,甚至有直接利用课本材料进行命题的题目。

回归课本并不是简单地把课本从头看到尾,考生要关注章节的目录、每一课的大小标题,还要整理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和知识结构。

考生要关注课本的单元要求和每一课的“学习聚焦”部分,这些内容往往是复习的重点和命题的关注点。课本的其他栏目诸如“思考点”“史料阅读”“学思之窗”“历史纵横”“问题探究”“学习拓展”等也要予以关注。每一课的导言、图片、图片注释、地图、表格等都要好好复习,查漏补缺,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重点加以掌握。

  二、划分阶段,概括特征

依据史料分析体现的阶段特征是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角度。考生在划分历史阶段,概括阶段特征时可以化繁为简,把庞杂的历史知识浓缩化,这也是系统掌握历史知识的捷径。

  三、突破重点,高效复习

有一些复习内容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比如中国古代史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巩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世界影响;中国近现代史中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改革开放史、革命传统教育等;中外近现代史中的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史等内容每年命题均涉及较多,考生要重点复习。

  四、关注热点,联系所学

学术热点和重大考古成就有可能成为命题的来源。如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出土文献整理的意义和作用、考古发现中的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的史料价值等。

  五、整理错题,举一反三

考生要对练过的各区一模、二模题进行归类整理,对得分较低的题目进行错误归因,判断是审题错误还是对类型题的结构不够清晰。诸如审题要注意题目类型、时间范围、地域范围、限制词、求答项、有几问、是什么等;论证题的结构可分为论点、论据论证、小结三部分;史料价值题可分为史料类型、史料是否真实可靠、史料价值的高低、史料之间能否互证、补正、史料出现记载矛盾、差异的原因等几个部分。

  六、适度练习,保持手感

高考最后阶段,时间紧迫,考生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回归课本,查漏补缺,整理错题方面,不适宜做大量练习,但保持适度的手感也很重要,所以考生要选练、精练,每周可适度选做一至两套典型试题。

 

  地 理 

用好抓手  实现跃升

北京市第八中学

张东宇

经过一、二轮复习的反复夯实,下一阶段的备考任务是知识体系的整理,技能方法的复盘和学科素养的深化。思维导图、试题分类、教材中的经典案例是实现从知识到技能并最终内化为核心素养的三大抓手。

  一、知识入图,筑牢结构起高楼

地理学科综合性强,涉及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地理的备考过程就像是建大楼,学科知识点好比堆积如山的建筑材料。备齐建筑材料只是建大楼的第一步,还要将知识以成结构的方式组织起来,形成知识体系。只有成体系的知识,才不会被大脑快速遗忘,以便于灵活地解决问题。例如,“地球的圈层结构”中关于岩石圈的内容,以及“内力作用与地貌”中关于板块运动的内容,二者存在深刻的内涵关联,然而却分布于不同的章节。想要厘清岩石圈、软流层、板块、地壳等重要概念的联系与区别,考生必须在脑海中完成知识体系的搭建或重构。因此,考前一个月,建议考生根据自身情况,绘制或借鉴成型的导图,有效整合散乱、孤立的知识点,构筑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试题分类,见招拆招成高手

地理综合题的解答过程就像与命题人的过招比拼。近年来,素养导向下,高考综合题命题设问的“去模板化”趋势明显,套用模板的“三板斧”式解题方式已不可取,然而,一题一策的“乱拳”式解题又难免漏洞百出。二轮复习阶段,通过对比研究高考试题和模拟试题的命题设问规律,掌握一套“见招拆招”的解题思维方式,是实现解题技能跃升的关键。例如,分布特征类问题的由宏观到微观的描述方法,自然地理原因类问题推理和发散的思维方式,区位条件类问题对“在哪里”和“做什么”的分析整合,决策类问题从需求、条件到影响的思考过程等,都有着基本成型的思维路径。考前一个月,考生要对命题进行分类,归纳各类问题的作答方法,形成应对综合题的方法体系。

  三、回归教材,研读案例提素养

在高考的考查中,知识是载体,技能是外衣,核心仍然是学生的学科素养,即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观念、思想和方法去解决真实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价值观念。教材中的经典案例,是深化地理核心素养的最佳抓手。例如,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中的“青田县稻鱼共生系统”,初读之下是故事,再读之下是知识,反复读之,才能从这一良性农业生态系统的形成、困境和再发展中,读出因地制宜的学科思想,感悟要素综合的区域认知方式,体会区域关联的发展之道。在高三复习的收尾阶段,回归教材,在经典案例中体会地理逻辑、地理思维和地理观念,可以达到删繁就简,端本正源的效果。

 

  政 治 

加强审题  掌握核心

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

徐明辉

在最后的备考过程中,建议考生对以下几个方面内容引起重视、加强训练,从而稳定发挥,考出优异成绩。

  一、加强审题能力

首先,明确知识范围。思政学科共有7本教材,考生既要注重模块内知识整合,又要注重模块间知识联系,根据要求综合运用知识作答。如要求运用《哲学与文化》作答,考生答题时既应包括哲学又应包括文化等。

其次,拆分设问层次。有的设问含有“问中问”,如2023年北京卷17题“结合材料,运用《法律与生活》知识,谈谈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中,法律规定著作权并对其加以限制的意义”。此设问包含“法律规定著作权的意义”和“法律对著作权加以限制的意义”两个问题。针对每个问题,考生要从不同方面或层次思考,如果漏掉某个方面,或者沿着一个方面无限深入,就会出现失分现象。

再次,分清设问类型。主观题大致可以分为描述归纳、解释论证、过程分析、问题解决、辨析评价等类型。设问类型不同,答题的思路与逻辑就不同。如2023年北京卷19题(1)“根据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概括我国的市场优势,并分析这些优势如何推动国内大循环”。“概括我国的市场优势”考查的是描述归纳,考生要从现象到本质进行分析概括。“分析这些优势如何推动国内大循环”考查的是过程分析。这类试题重在分析事件、现象或做法与结果之间的传导过程及因果联系。考生首先要明确传导过程的起点和终点,然后分析从起点到终点经过几条路径或几个阶段到达终点,遵循起点(优势、举措、措施等)——路径(微观、中观、宏观)——效果(作用等)思路,明晰整个分析过程,作出合乎逻辑的推论。

  二、把握核心主干

基础性是高考考查的首要维度,考生要熟练掌握主干内容,具备应对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与基本素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块主要通过选择题和综合运用所学来考查,考生要掌握时间节点,明确党和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任务和成就,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对于《经济与社会》模块的考查,考生要关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聚焦当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就和发展方向,与《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相整合。《政治与法治》模块备考要依据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主线,从主体角度掌握党、政府、人大、政协、民主党派、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公民等内容。考生备考《哲学与文化》模块要掌握矛盾、联系、发展的观点、实践观点、群众观点、价值观和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内容。

  三、关注时事政治

思政学科主观题命制主要以党和政府的基本方针政策为背景。考生要关注中央政策、重要会议精神、国家发展成果、社会热点及北京市重大民生问题等,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新质生产力等理论。

考生要注意总结主观题试题答案中的高频词汇和国家方针政策中的时政语言,与时俱进地将其补充到核心主干知识中去。同时,考生还要回归教材,进行框架结构梳理,形成结构化的知识网络,强化对重点理论理解、迁移、运用和归纳的能力。

 

 

 

物 理

回归教材  查缺补漏

北京市和平街第一中学

梅晓璇

来到高考前一个月,同学们经过一模、二模的检测反馈和分析总结,应该对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备考最后阶段,通过回归教材进行查缺补漏是考生最为重要的工作。

一、有效回归教材

回归教材,要紧扣基础,加深理解。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和运用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考生要对教材中的概念、公式、原理、规律追根溯源、加深理解。例如,电动势是电源内部非静电力做功与移送的电荷量的比值,它是电源的特性,与电压单位相同,但并不是电压。

回归教材,要梳理体系,建构关联。高考命题重视实际问题的解决,重视高中物理整体知识体系的综合考查,因此在回归教材过程中,考生要有意识地梳理各章节、各知识组块间的关联,从知识和方法等方面建构联系,形成全面、完整的结构体系。例如,必修三“静电场中的能量”一章证明“匀强电场中移动电荷时,静电力做功与经过的路径无关”,从而引入电势能;而在必修二“机械能守恒定律”一章用同样的方法推导重力做功的特点并引入重力势能。高考北京卷2015年23题论证“为什么不能引入摩擦力势能”、2023年20题类比“库仑力与万有引力”等题显然是对这种相似知识推演体系的回应。

回归教材,要定位突破,逐点贯通。回归教材不能平均发力,要利用好平时的错题积累、难题积累和典型题积累的资源。复习至此阶段,能够进一步提高成绩的,往往是那些以前流于表面、而目前可以深化突破的知识点。

二、对标查缺补漏

对标非主干、边缘知识点的查缺补漏。有缺漏的知识点,经常出现在光学、热学、原子物理等非主干和边缘部分。对这些知识点再落实、再巩固的一个好做法,是查阅自己的错题本,或以前做过的高考题、模拟试题等,考生可以把整理出来的错题,对照教材梳理相应知识点和相关知识背景的来龙去脉,做成可以随手翻阅、随时查阅的知识点卡片,方便重复和巩固。

对标习惯性、定式失分点的查缺补漏。查缺补漏的工作不限于知识点,也包括习惯性的马虎。例如“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中混淆重物重力势能的变化量(-mgh)和减少量(mgh),混淆摩擦阻力对物体做的功(负功)和克服阻力做的功(正功)等;还包括思维定式造成的审错题意、自行增加题设条件等;以及卷面书写不规范,例如习惯性在原始方程上划去符号、写连等式、数值结果不写单位、矢量没有说明方向等。考生要把这些缺漏归类汇总,逐一加以落实和矫正。

对标典型题、思维发散点的查缺补漏。新情境试题的解决困难,根源仍然在于对典型问题和典型方法存在理解的欠缺,而这两者恰恰是发散创造的基石。例如,变压器副线圈接入小灯泡后,小灯泡两端电压小于变压器空载时的输出电压,部分同学缺乏等效电路的意识,未能解释内阻上的电压,而等效电路、等效电源、等效负载是电磁感应部分的典型问题和典型方法。

 

化 学

颗粒归仓   调整心态

北京市广渠门中学

韩建丰

2024年高考即将到来,化学学科如何复习备考,如何将备考效益最优化,是考生需要仔细思考的问题。最后冲刺的一个月,需要学科间协同发力、学科内的颗粒归仓和查漏补缺,才能科学、精细地做好最后的备考工作。

一、淡定从容,回归本质

回归教材,自主做好教材阅读、错题回顾工作。抓手为:化学五本教材的阅读;本区的期中和期末以及一模和二模四套化学试卷的整体归纳;重点区域一模试题对比、分析和总结。

回归课标,认真研究高考题,思考2024年高考化学试题的趋势,做好心理准备。统领性思考为:试题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开放性、灵活性是北京高考化学试卷命题方向。在注重基础点、难点和重点的情况下,考生应避免做非常“偏、怪、难”的试题,将“死记硬背”转向“迁移应用”,“机械刷题”改为“模型提炼”。

回归系统认知,通过适度的试题训练帮助自己持续完善知识框架,进一步促成知识成系统、成网络,弥补自身第一、二轮复习中的知识漏洞。方向为化学知识、化学观念、解决问题的角度、书写规范和时间把控等5个方面。

回归课后辅导,答疑需有针对性,主动向老师咨询更具实操性的针对自身化学学习特点的备考建议。方式为:向老师说明自身化学学习的最大障碍,如基础理解和记忆、审题不清或作答角度不全等,积极寻求老师的指导。

回归课堂,听课需要全神贯注,不管难易、快慢,尽自身最大努力去辨识、理解和应用。建议为:记录好未透彻的问题,课下及时解决。有余力的同学,可以每天回顾一下课堂内容,会有更多收获。

二、优化身心,提升产出

最后一个月中,调整好身心状态非常关键。同学们需要规划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注重化学复习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单位时间内的产出。下面提供几个方法。

①排除杂念。外源信息如电子产品和过度的娱乐需要减少,让自身的思想更纯粹、目标更单一、思维更集中,作息更规律。

②树立信心。在最后阶段同学们容易因为压力大而导致情绪波动,但人只有在保持平稳冷静的情绪下,才更容易作出正确的决定。我们的目标是将“会做”转化为“做对”,将“素养”转变为“分数”,将“压力”进阶为“魄力”。考生要多与自己比,少与同学比,用健康的生活态度释放压力,用正确的理念合理归因,用冷静的思维确定前进方向。

③珍惜时间。“方向与效率”是激发潜能的关键。后期同学们会有相对充裕的自习时间,自习主要用于完成作业和自我复习。化学作业:要进行限时训练,激发自己的“高效得分”潜能。自我复习:若考生化学学科基础较好,可采取深度纵向突破,继续构建化学知识体系和化学知识的认知体系,辅之以重点题型、易错典例复习;若基础较弱,则应选择横向突破策略,选择化学的高频考点进行专题突破,敢于用整块的时间去突破自身最紧要的专题(从易到难);若处于中游,则应结合上述两种方式协同进行。

 

生 物

志笃行稳  功到自成

北京市第八中学

陈 康

距离高考已经很近了,考前的有效复习备考,对成绩的稳中提升很关键。本文将从知识复习、能力训练和时间把控三个方面给予考生建议,实现高效备考。

  一、回顾教材,夯实基础

基础知识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二轮复习阶段,考生做了很多的题,这段时间可能忽略了对知识的复习和回顾,一些知识在脑海中甚至出现了模糊的现象。因此,在考前这段时间,考生可通过回顾笔记、看教材等形式再次系统地夯实知识。

回顾知识的过程中,考生首先要关注教材的黑体字,这往往是核心概念,如表观遗传、自主神经系统、生态位等。其次,关注“过程”,高中生物强调过程和机理,如光合、呼吸的过程,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过程,特异性免疫反应的过程,基因工程的操作流程等。最后,要关注平时易写错的名词概念,如光反应的场所在类囊体薄膜,其中的“囊”字容易写错;纺锤体中的“锤”是金字旁等。

建议考生在课间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开展诸如“你问我答”的方式检测知识掌握情况,不仅效率高,还容易查到自己忽略的地方。

二、重温经典题,熟悉常见设问解答策略

主观题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还着重考查考生理解、应用、思辨和创新的生物学学科能力。虽然每道题的情境千变万化,但是常见大题的设问普遍为结果/结论类、推测/总结类、原因/理由类、实验设计类、生命观念类(如结构功能观、稳态平衡观等)。因此,在考前这段时间,考生可把老师讲过的经典题(如一模、二模、高考题等)拿出来品味,通过对这些题的回顾,可再次熟悉常见设问的解答策略,提升科学表述和规范答题的能力。

三、坚持适应性训练,锻炼时间把控

很多考生都反馈,生物学科考试时间太紧张,当做到最后两道题的时候,都没什么时间了。这说明部分考生平时题目练习的比较少或平时练题时没有有意识地控制时间。生物考试时间为90分钟,选择题一般25分钟以内完成,大题平均一道10分钟,遗传题可以放宽至12分钟。因此,在考前这段时间,考生要坚持进行题目训练,一方面保持手感,一方面锻炼做题的时间把控。建议考生每天坚持限时训练2道大题,做完就立即核对答案,进行反思,不清楚的地方及时与老师沟通交流。

  此外,考生可一周进行一次整卷练习,按照生物高考的时间进行,以锻炼整卷的时间把控。题目优先选择近3年的北京高考题或今年其他城区的模拟题。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