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年北京“教育地图”迎新貌
新学位  新学校  新集团

发布时间:2024-09-25 期号: 1793期

 

  多渠道增加学位供给、开工建设新学校、深化区域集团化办学……新学年伊始,北京市各区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教育地图”迎来新面貌。

  

  近60所新建校迎来新学生

  新学年,海淀、朝阳、门头沟等区一批新建校纷纷揭开神秘面纱,迎来首批新生。

  在海淀区,今年9月共有北大附中北医分校、二十中学新都校区、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科学城学校、石油附小月华分校和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第一小学五所学校正式投入使用。

  其中,北京市第二十中学新都校区新校园位于海淀区建材城东路,学校打造了专业教室35间,包括11间学科实验室,20多间书法、国画、舞蹈、声乐、器乐、合唱、陶艺等艺术类教室。新都校区将配备智能化的出入校刷脸系统、点餐系统、选课系统、图书馆借阅系统,以及能分区域管理的智能照明系统等,让校园生活更加便捷高效。

  在海淀北部地区,新落成的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科学城学校迎来了第一批小学一年级、初中一年级新生。近年来,海淀区围绕中关村科学城北区发展建设,不断优化教育布局,新建校全部由优质学校承办,实现高起点办学。作为海淀北部地区重要教育资源,学校师资由集团选派的优秀干部教师和新加入学校的优秀教师组成。其中,执行校长、副校长均来自总校。学校会组织教师走进本部研修学习,开展联合教研,共享附中文化、课程等资源,还将通过“青蓝工程”,让新教师拜师本部骨干教师,接受“一对一”的精细化指导。此外,学校还将继承并发展首都师大附中递进式的“四修课程体系”,探索、建设科技创新课程,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打造科学见长的教育品牌。

  在首都中心城区中,朝阳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基础教育体量约占全市1/6。为了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校,朝阳区坚持“内扩外引”,新建设了北京中学科技分校等一批优质学校。其中,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孙河校区、北京中学科技分校、北京中学商务区实验中学、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富力分校丽景嘉苑校区、首都师范大学金泽小学东坝驹子房校区、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管庄学校紫荆校区和十一学校朝阳实验学校等7所学校9月起投入使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加速扩容。

  在昌平区,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昌平学校二期建成投用。这是一所36个班的完全中学,将提供1500个学位。此外,该区的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学校、第一六一中学回龙观学校新校区和北京育翔小学回龙观学校北清校区也在新学年投入使用。

  今年9月,门头沟区目前规模最大、学制最长的十二年制现代化学校——北京景山学校京西实验学校正式亮相。该校在学制设置上实行小学五年、初中四年即九年一贯制,高中三年,满额共设立78个教学班。目前,学校共有7个年级667名学生。

  校长范禄燕表示,北京景山学校京西实验学校是在北京景山学校教育集团的统一管理模式下,在教育教学活动上与北京景山学校保持同步。在师资上,学校秉持景山学校师资选拔要求,教师都是从应聘的优秀应届毕业生中进行选拔并自主培养。

  在延庆区,历经两年改扩建,9月1日北京八一实验学校正式投用,延庆学生在家门口迎来一所全新的优质校。延庆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引进八一实验学校,是延庆区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有力举措。北京市八一实验学校于2022年获批建设,在原康庄中学基础上改扩建,由北京市八一学校承办,将优质教育资源引入延庆,为区域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教育服务支撑。“下半年,我们还将同步完善集团化办学制度,围绕发挥市区优质学校、城区大校和川、山区优质校辐射带动作用,探索打破师资、场地等教育资源校际壁垒,进一步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教委主任陶汪来表示。

  据不完全统计,北京今年新增55所学校,涉及朝阳、丰台、海淀、石景山、昌平、门头沟等15个区。各区通过高起点举办新建学校、优化提升基础相对较好的学校等方式,加快办好一批条件优、质量高、群众满意的“家门口”新优质学校,满足大家对教育的期待。

  此外,还有一大批新建校已“在路上”。在怀柔区,北京第三实验学校在今年启动建设。作为北京市教委陆续建设的6所实验学校之一,北京第三实验学校计划设置72个班,其中小学36个班,初中18个班,高中18个班,由清华附中承办。

  由朝阳区与北京市十一学校合作共建的北京科学高中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该校地处北京市朝阳区王四营地区,将于2026年9月正式开学。未来,朝阳区将有更多孩子能享受到优质基础教育带来的福利。

  据了解,为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北京市级统筹优质学校建设全面提速,在此次新建的这批“实验系”学校中,除第五实验学校位于丰台区,其余各校均建在郊区和城市新区。同时,为保证教育质量的高起点,6所学校多由清华附中、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等城区优质学校主办或托管。“实验系学校”建成后,将推动本市优质教育资源布局逐渐从城区向郊区扩展,越来越多的适龄儿童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

  

  上万优质学位“上新”

  新学年,北京市教委积极推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多区通过新建、改扩建等方式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多渠道增加中小学优质学位供给,落实好2024年“新增2万个中小学学位”的市政府实事任务,满足家长和学生在“家门口”上好学的需求。

  新学年开学之际,丰台区北京十一学校丰台中学、北京第五实验学校科技园校区、北京十中晓月苑校区、京城置地配套小学等4所中小学校正式投入使用,预计新增4800个学位。

  位于丰台区石榴庄宋家庄路东侧的北京十一学校丰台中学,规模为30 班中学,采用小班化、导师制教育模式,新增学位1200 个。北京十中晓月苑校区位于宛平街道晓月苑八里,规模为24班中学,新增学位960个,该校优化了宛平地区教育资源布局;京城置地配套小学位于宛平街道京城雅苑小区西侧,规模为18班小学,新增学位720个。

  在历经两年艰苦的借址办学后,北京第五实验学校科技园校区也在新学年正式投入使用,开启学校发展新篇章。该校是丰台区唯一一所北京市教委直属的集小学、初中、高中一体化的全日制公立学校,位于中关村丰台科技园区,规模为48班,新增学位1920个。

  丰台区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丰台区新建校的投入使用,对优化全区基础教育资源布局、全面补足补齐教育资源短板、持续保障优质学位供给、推进丰台区以及城南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有助于助力丰台区重点功能区提速发展。

  新学年,为缓解入学压力,确保适龄人口有学上、上好学,海淀、西城、石景山、昌平、密云等区也纷纷通过教育布局调整,增加区域学位供给。海淀区新学年新增学位8000个,在校生总规模预计达41万余人。昌平区今年持续加大优质公共服务供给,预计新增学位5100个。西城区首所民办高中——北京市仁泽高中正式开学,该校地处新街口,首年提供60个学位,为学生在西城完成高中教育提供更多选择。随着北大附中石景山学校新校址的启用,石景山区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也不断扩大,该校预计为石景山区新增中小学学位2790个。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密云一小综合楼于今年9月1日投入使用,增加学位520个。

  

  集团化办学有了“新突破”

  “创新学生培养机制,积极探索学区、集团各校间学生联合培养、贯通培养和长链条培养,实现对学生的发展支持由单体学校向学区、集团供给转变。”在刚刚过去的暑假,北京市教委在发布的《北京市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中这样写道。新学年,全市各区各校纷纷扩大教育“朋友圈”,共筑教育新样态。

  新学年,门头沟区将实行全域贯通培养体系建设,以大峪中学、首师大附中永定分校、北京八中京西校区、北京八中实验学校、北京景山学校京西实验学校五所高中校为龙头,带动全区幼儿园、小学、初中,形成五大纵向贯通培养教育集团。在北京市整体优化实施基础教育阶段“1+3”培养实验的工作背景下,门头沟区2024年五所高中全部成为新一轮“1+3”培养实验项目校,各校将“四年贯通特色课程”作为新的育人载体,为学生发展提供更为丰富的渠道。

  门头沟区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门头沟区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可以不用中考,提前进入“1+3”纵贯培养的课程体系,学生转学段会更加顺畅,也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全面发展、减量发展、优质发展的机会。

  在城市副中心通州区,新一批集团化学校大换新,全区教育资源布局持续优化。其中,永乐店镇中心小学及下辖两所完小(德仁务小学、小务小学)共同纳入中山街小学教育集团,成为中山街小学永乐店校区;宋庄镇中心小学下辖完小葛渠小学纳入北京教科院通州区第一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宋庄镇中心小学下辖完小翟里小学、马驹桥镇中心小学下辖完小西马各庄小学纳入北京小学通州分校教育集团;宋庄镇中心小学下辖完小师姑庄小学纳入东方小学教育集团;西集镇中心小学下辖完小杜柳棵小学纳入芙蓉小学教育集团;张家湾镇中心小学下辖完小枣林庄民族小学纳入今年刚刚成立的北京第二实验小学通州分校教育集团。

  此外,海淀区两大教育集团也将再添新学校。在西北旺地区,永丰HD00-0403-0017地块新建小学项目和HD00-0403-0015、HD00-0403-0017地块配套幼儿园项目已开展建设,预计2025年3月竣工,2025年9月投入使用。这两所新建校都将纳入中关村三小教育集团统一管理。在上地学区,HD00-0702-19地块即将开工新建十二年制学校和幼儿园。该项目计划2028年秋季开学前交付使用。学校规划建设为72个班的十二年制学校,另计划有9个班的幼儿园。该校建成后将纳入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团。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北京市中小学集团化办学在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培养机制、教师专业发展与活力提升机制、家校社协同供给机制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在区域内上学,全市基础教育稳步向高质量发展。

  

  (北京考试报记者  苗 露  安京京  许 卉  邱乾谋  孙梦莹  胡梦蝶  邓 菡  陈弘远  北京考试报实习记者  张睦函)

  

关于本站|征订办法|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教育考试院 京ICP备19056224号-2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56号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志新东路9号邮编:100083

Baidu
map